很多自媒体人都有很多个号,而且不同平台账号还有点儿不一样(比如在微信公众号注册了一个名字A,然后不巧的是A在很多平台居然都被注册了,因为没有这个名称的商标注册证,那只好再用名字B了。)
如果以下问题你也遇到了,那你就是还没有搞清楚定位:
1、每天为了写什么文章而绞尽脑汁,东拼西凑;
2、不同文章面对不同的用户群;
3、有时候心血来潮一天更几篇,有时候半月不更
。
我在下笔之前,当然也浏览了一下其他自媒体人发布的关于定位的一些文章,我的目的毫无疑问是想“参考”一下,结果发现,根本没有参考性,这个圈子写的东西太随意了。
有一天,我在我一个公号上发表了一篇关于“自媒体人如何写标题”的技巧干货,着急八荒的点击发布后,马上意识到,这篇文章和我改公号的人群不符,我本身是将这个公号定位为为电商行业管理人士服务的,这帮人会需要自己做自媒体吗?即便他要做自媒体,他需要知道“标题怎么写”这样的小细节吗?想到这儿,马上将文章删除,随即开始自我反省。
首先知道要避免的事情:
1、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工作
这就要你沉得下心,耐得住寂寞。《孙子兵法》里面有一段是这么说的: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。意思是说,如果敌人兵势强盛,那我方就要准备一个不可战胜的计谋,然后等待对方犯错。如果对方不犯错,那我们就躲着,避开他。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,认为行动才有机会。却忘了不作死就不会死。有时候我们要避免“焦虑性动作”。什么是“焦虑性动作”?每天看到头条上涌现各种10万+,100万+的文章,争相模仿,每天刷数据,想办法把自己的文章向爆文上靠,模仿标题,模仿笔法,这些都是焦虑性动作,代价是你远离自己的优势领域,去别人的强势领域和别人竞争,那肯定必败无疑了,做的越多,死的越惨。
2、目标人群范围太广
写出来的文章适合白领看、学生看、老大爷看,看似一堆人都喜欢,点击量肯定很高吧?那就错了,这样的文章往往没人看。“逐二兔不得一兔”,什么都想要,往往什么也得不到。郭敬明做《小时代》,叫骂声可谓铺天盖地,但最终结果是《小时代》拍了一部又一部,郭敬明赚的盆满钵满。为什么,郭敬明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“我并不想讨好所有人,只要这些处在青春期的观众喜欢就够了”。所以,缩小你的受众,才能更迅速地得到传播。
下面介绍一些定位的“笨方法”:
自下而上推理,先搞清楚自己擅长什么,然后看自己擅长的东西都适合什么领域的人来看,然后再进行选择、总结。
听起来好像和别人说的没有区别是吧?那就往下看。
1、(我能提供什么产品/内容?)拿出一沓便利贴,准备个几十张。写下自己会的东西,什么都行,只要是自己会的。
比如我写的是这样的:
6、(对于读者来讲,他们为了要读我的文章?能有什么收获?)自媒体定位完成,简介写出来。
最基础的格式,也非常通俗明了:我是谁,为了谁,什么领域,提供什么,目标是什么/关注你能获得什么。
举例:物物尔(我是谁),面向自媒体创业者(为了谁),专注于自媒体领域(什么领域),输出高质量实操干货(提供什么),助力自媒体人能力全面进阶(目标是什么)。
很多大号也是这个逻辑,比如:
罗辑思维:每天一段60秒语音,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(提供什么).关注罗胖,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.(目标是什么)
友盟+,开发者服务平台(为了谁),以互联网为基地(什么领域),提供优质数据、运营干货(提供什么),为你的创业征途加把力!(目标是什么)
当然,这个格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,可以有些适当的变化调整,比如李叫兽的微信号简介是:李叫兽的个人思考空间。
小马宋:小马宋,独立战略营销顾问。
总之,你有更好的创意,只要符合你人群的审美,也可以。不过标准模板总不会有什么错。
7、工作计划表出炉。
雷昂纳德·伯恩斯坦说:为了实现伟大的目标,我们必须做两件事:制定计划,然后给自己相对紧迫的时间。所以,建立一个表格,把自己想到的创意主题填进来,可以以月为单位,因为如果以天为单位的话不够灵活。
这个是我列下来的一个月的计划,左侧是我准备写的选题,有灵感我就打开表格写下来,右边我加了一行类别,也是为了自己定位不跑偏。